镇志要有地方特色
镇志的编写内容不必面面俱到,一定要突出地方特色。镇志就其指导思想,编写的基本原则等方面与县志没有什么不同,但一个镇的范围毕竟较为狭小,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没有县志广泛,所以在体例和篇目方面应从实际情况出发,不应套用县志,尤其是应区别旧的县志。大屯镇是个很有历史传统的地方,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;传统的汉文化、古老的运河文化和浓郁厚重的移民文化。很早共产党就在这里建立了组织,也是沛县共产党第一支武装创建的地方,当年沛县县委也是设l在这里,我党在这里建立了许多秘密交通站,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,改革开放以后,各行各业快速发展,大屯镇正在日新月异的前进着。
基于以上方面,可归纳成“古”、“变”、“红”、“兴”四个字,我们就抓住这四个字,写出大屯们特色。
先说“古”。是说它历史悠久,有浓厚的汉文化资源,至今流传很多汉代及刘帮的民间故事,再一个就是发生在微山湖畔的移民湖团文化也要写的丰富多彩。所以在写“古”这方面,要把文物古迹专例一篇,收存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和能反映大屯历史变迁的碑文,选编能反映当时社会生产、生活、地方风貌等具有时代特点的诗文入志。还有能反映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。这些都能体现出大屯人民所创造的精神财富。
一再说“变”。除了建置变化以外,就是区划的变化,以描述现今大屯的区域为主,兼顾历史,建国前大屯镇分属两省。有部分村庄后来划归山东,但是发生在两省的重大事件或人物,尽管现已不属大屯镇,仍要在相关的内容中加以记述,以保历史全貌。
第三说说“红”。大屯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,这一点在志中应有重点反映,把大屯人民的革命斗争史,独立成章,写在镇志中,让志中存史,史志结合。早在1928年大屯便有了共产党组织,1930年沛县县委在大屯召开全县第一次短工增资大会,1935年苏鲁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在大屯重建了沛县县委,当时的县委驻地就在大屯,1932年大屯区区委书记丛衍瑞搞到第一支七子手枪,从此沛县共产党组织建立了第一支武武,抗战胜利前夕陈毅将军曾过微山湖,夜宿丰乐村,这些呼之欲出的故事至今在大屯人民心中传颂,为大屯心历史增光添彩。1946年,国民党重新占据大屯,我军作战略转移,未能撤出的革命干部,被罚款、关押、逼得家破人亡,许多干部、民兵被还乡团活埋,在这一片白色恐怖中,仍有共产党员坚持斗争,直至1948年重获解放,这两年时间大屯人民经受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,这段历史应该让子孙永世不忘。如果把以上大屯人民建国前的革命斗争史实分散记述在大事记中、党、政、群团组织和军事篇内,势必不能给人以完整的印象。
第四“兴”。大屯矿产资源丰富,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大屯境内,其中有几个矿,几个高新工厂这些给大屯带来了繁荣。过去微山湖盛产蒲苇,本地编织业为副业之首,微山湖西畔砖瓦窑厂生产机红砖畅销苏、鲁、豫、皖。在农业方面,大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、兴修水利、改造良田、旱田改水田,到了80年代,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,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。经济收入由少到多,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。志中要抓住重点,写出巨大变化,充分反映大屯的特色,对几个主要的厂矿详细记述,使其点面结合。这样从农业、企业、手工业等方面,努力突出“兴”字,形成镇志的一个重点。
以上是我在学习史志编写过程中的一些粗浅体会,因为我素无修志知识,文化水平也不高,可能说了不少外行话。写此短文望领导及行家老师们参阅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duzijing.com/boke/31.html 转载需授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