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乐村湖苇、蒲江草及十八道泥堰的来历
一八五五年(咸丰五年)由于黄河决口于兰仪,郓城、巨野诸县首当其冲,因而山东几个县的受灾群众携家来沛,集聚在微山湖畔,垦淤为田,结棚定居,于是沿湖各村逐渐形成,丰乐村也就是其中的一个村。
丰乐村的先人发扬了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,在湖区这片辽阔的荒地上,披荆斩棘,艰苦劳作,祖祖辈辈经过漫长的惨淡经营,筑起了向东直抵渭河的泥堰十八道,培植了东至渭河的4070.30亩湖苇,2531.50亩蒲江草,丰乐村的村民捞鱼摸虾、垦荒种地、收草割苇,所以才能生存到今天。
丰乐村湖苇的培植
1928年(民国十七年)在村民郭文堂、王连云、薛启田等人的倡导带领下,集结24股,每股投资2O斤高粱,在东至渭河西至泗河,南至安庄苇地北至丰乐村草地这块土地上共栽插45片面积为53O亩,1965年和1967年,安口切滩被山东施工挖掉329亩(己赔款)还剩206亩。
1933年(民国二十二年)村民胡德喜、石怀玉、两人以400斤高粱换郭文堂的苇苗子,其品种分:大青楷、黄杆子、黑裤子三种,在东靠渭河南靠卜端宝苇地这块土地上,当时栽插两片计43亩。1967年被山东施工挖掉24亩(山东己赔款)还剩19亩。
1947年新村集在村民王建明、王根云等人的带领下,集结110股,每股投资30斤黄豆买胡德喜、石怀玉的苇苗子,同时丰乐村在村民石青林、杨恩礼、曹金堂等人倡导带领下,集结189股半,每股投资20斤黄豆,买石怀玉、郭文堂和湖东马口的苇苗子,这两村在西起三关边,东至泗河,南至中挖工庄边界,北至董庄苇地,北长1100米,南长1OO0米,宽1097米这片土地上栽插湖苇2895亩。
1953年原支部书记张以会,又组织全村群众在西起湖西大堤,东至三关边南至宋庄大队苇地,北至马寺湖田这片土地上栽插湖苇6O2.3亩。
1965年春,安口切滩挖掉大量苇根,支部书记孙北山在全村十个生产队抽掉劳动力1OO人,派张以会带领,在切滩工地上拾苇根,见空补插,对大面积的苇地进行全面补栽。
丰乐村的苇地先后经过五次栽插,在西起湖西大堤东至渭河这片土地上共培植湖苇4070.3亩。1965年、1967年这两年山东安口切滩、三道河施工,挖掉和土压348亩,还剩苇地3732.3亩。1974年以后的三年中湖腰扩大工程施工,挖掉602.3亩,还剩苇地3130亩。
丰乐村十八道泥堰的形成与分布
一八五五年,丰乐村的先人来此定居之后,生活非常艰苦,上地好地均被先来的人和比较富裕的人占种,后来的人为了生活只有在湖区出苦力,手拿铁锨,怀揣窝窝头从三关边往东叠泥堰;年年月月、几经寒暑、流血流汗才筑成这一道道直抵大渭河的泥堰,他们早出晚归,从堰盆里捞出来鱼虾养家糊口。在丰乐村境内共筑泥堰十八道,从南往北排第一道是张归全的,其次是潘德祥、宋兴旺、王起怀、杨春太、边秀田、王申怀、杨泽玉、孙兆勋、胡德江、杨宽德、王道远、贾瑞启、杨春和、范长银、曹金伦、曹金堂等人的。这十八个人都是泥堰的主人,经一百多年的转让买卖的变化,有的是家转的继承人,有的是物换新主,不管怎样都有泥堰的所有权、继承权,这个权是任何人都不能侵犯。
丰乐村蒲江草的培植过程
丰乐村蒲江草是在1951年、1952年这两年种植的,那时前后丰乐共有6个选区,丰乐村四个,新村集两个。第一选区1951年在胡玉胜的带领下,每人投资人民币30000万元(即3元)到沿河买来蒲江草苗,在丰乐河以南,大苇地以东,东抵渭河这片土地上进行栽种。第二选区是1952年春,杨在孙兆祥、肖继余等人的带领下栽种的;第三选区是1952年春,在张发堂等人的带领下栽种的;第四选区是1952年春,在史凡申、岳彩德的带领下种栽的;第五选区1952年春,在杨恩礼的带领下栽种的;第六选区1952年春,在张天民的带领下,在大苇地南侯宅子以西这片地上栽种的。这六区选区先后共栽培蒲江草2796.5亩。蒲江草苗子的来源,195O年成立了“五县联合保卫湖产委员会”,主任是安东群、步占之。住肖口派出所所长李文斗、干事孙魁梧、范友金。丰乐村胡玉胜任组长,他亲自到派出所找范有金写介绍信,到大捐派出所找刘所长,当时丰乐村去了13个人,在大捐两南角拔的蒲江草苗,用六只八尺小船运来的。所以说大面积的蒲江草,也是丰乐村群众经过长期艰苦经营得来的成果,确实来之不易。1967年被济宁地区,曲阜、汶上两县挖掉265亩,现在还有2531,5亩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duzijing.com/boke/32.html 转载需授权!
访客
回复学习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