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日英雄胡子良传略:(七)血洒桑梓地,丹心终报国

历史记忆 杜焰 2012-01-30 14:49 949 0

    (七)血洒桑梓地,丹心终报国


     1940年12月15日(农历十一月十七)冯子固和胡子良的团部驻湖东班村,胡团的二、三、六、七、八五个连分别驻沛县七河南湾的杨路口、卓庙、陈湾、肖口,班村一带。下午五点左右,胡子良收到夏镇维持会长常希古的秘密通知,内称夏镇、滕县的日伪军联合扫荡河南湾,企图消灭沛县七区的抗日游击队。冯、胡二人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研究,胡子良是个主战派,他提议在班村集结兵力,严阵以待,给日伪一个迎头痛击。而冯子固却认为此次日伪来势凶猛,难以应战,为保存实力,必须避其锋芒,决定把部队撤回湖西。

     是夜,湖东各口岸,准备了几十只木船,部队八点钟登船连夜向湖西进发,于次日晨四点,船靠西岸水圩子,在东明村码头登陆。这时胡团副团长赵斌亭带两个卫士从水圩子最后下船,刚登陆便于日伪相遇,敌人一把抓住赵斌亭的大衣,赵斌亭两膀一甩摆脱了敌人,敌人便开枪射击,卫士孙清珍当场牺牲。正行进的冯子固和胡子良及各连队的指战员,听到水圩子响了一阵枪声,知道发生了敌情,冯子固立即命令部队驻进小屯。这时天还没明,胡子良集合各连在北寨门誓师讲话,决心坚守小屯圩,同时命令各连进入阵地,在小屯圩原驻有丛团的一个连也属于胡子良指挥,守在小屯西南角,圩内守军仅有六百余人,在胡子良的精心布置和鼓舞下,已形成一道攻不破打不垮的防线。沛城和龙固的日、伪军己兵临城下。南、北、西三面被敌人合围,而且都进入圩壕,天刚微明,小屯圩外便响起了密集的枪声,火炮猛烈地向圩内发射,日寇施放烟幕弹,屡次发起强攻,胡子良临危不惧冒着枪淋弹雨亲自督战,命令三连的重机枪狠狠地向烟幕射击,浓烟消失,鬼子的尸体象谷个子一样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,守军子弹有限,就发挥投弹的优势,一颗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,战斗进行了八个多小时,圩内硝烟弥漫,弹坑累累,处处战火燃烧,百姓在哭啼,战士在流血,伤员在呻吟,胡子良触目痛心,悲愤地对卫士说:“血洒桑梓地,报国在今日”,激励战士誓与小屯共存亡。

     此时张开岳的一个团,驻马寺、王坑、贾庙一带,冯子固派人通知张开岳增援解围,而张开岳为保存实力,竞置之不理,按兵不动,至中午十一点左右,双方的弹药几乎用尽,枪声稀疏了,这时胡子良建议乘机突围,而冯子固以等待援兵接应为由,未接受胡子良的建议,失去战机。两军相持至下午一时许,从徐州驶来八辆卡车,载满军火和日、伪军,激烈的战斗重新展开,敌人的炮火不停的向圩内射击,轻重机枪象刮风一样狂吼,鬼子的坦克驶进了南门外,这时丛继柴带领丛团的一个连己死伤十六人,子弹打光,手榴弹也投完,经不起敌人的猛烈冲击,从阵地上撤了下来,西南隅成了一个缺口,鬼子乘势冲进了第一道圩内,胡子良为了避免大的伤亡便果断下令向东突围,日寇在张楼村的东南张家祖茔,架起两挺重机枪,在孙庄北面布下了重火力点,两处的火力交差成网,疯狂地射去突围东撤的部队。胡子良带领部分卫队直奔水圩子方向,日、伪发现胡子良是个指挥官,因而穷追不舍,胡子良退至水圩子东北角,面临湖水,进退维谷。于是他与卫士李长法,以泥埝作掩体,将身卧倒,二人用手枪射击敌人,但这毕竟是强弩之末,最后胡子良与李长法均壮烈牺牲。这时冲天捲地的西北风大作,湖水掀起了巨浪,天空弥漫着尘沙,这一切都好象在为胡子良这位抗日民族英雄奏挽歌。

     1942年,国民党沛县政府为悼念这位抗日英雄,在大沙河边召开万人大会。并将他的名字镌刻在南京中山陵的墙壁上。

     笔者写后,心有所感,故为诗一首以示悼念:写史立标辨人妖,如此英雄笔可描。


     为国为民沥肝胆,雄心大志壮雲霄。

     身经百战功何奏,小屯一役气枉骄。

     碧血洒在桑梓地,微山湖畔雨潇潇



本文链接:https://duzijing.com/boke/18.html 转载需授权!

分享到:

评论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