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众桥

个人随笔 杜焰 2025-11-16 09:44 71 0

       济众桥建于一八九一年,由村民边俊杰、边东湖父子倡导,唐团、赵团等十几个村捐资建成。一九五三年,桥面损毁,又用桥社资金重修,把原来的三孔加宽改为四孔。一百多年来,这座桥给十里八乡的村民带来了方便,因为桥旁立着两通建桥纪念碑,丰乐河又是方圆几十里内唯一与大运河相通的河道,桥旁商船云集,形成码头。所以这里才有了“二百(碑)单三孔,水旱大码头”的美誉。二O一O年,这座桥被沛县人民政府定为“沛县文物保护单位”。近几年,村委会在桥上修上栏杆,桥旁建了碑亭,种植了花草,铺了甬道,成了环境优美的休闲场地,使这座桥增添了更为神奇的色彩。乡贤杜冠军曾为此桥题下名联“一桥济众功德垂百代,二碑流芳功名历千秋。”关于修桥的始末,由清末秀才胡经野、胡经谟操持所立石碑碑文《丰乐济众桥序》作了详细介绍。碑文由山东已卯举人、注选教谕、滋阳汤保祜撰文,郓邑痒生胡经野书丹,胡经谟謄真,铁笔山人李有曲、马尚厚刻字。

       丰乐村东临昭阳湖,村民开垦的土地多在湖滨,有丰乐河相隔,道路泥泞不堪,村民行走,特别是收种季节极为不便。光绪十一年(1885年)村民边俊杰倡导,丰乐及周边的村民捐资修建此桥,孰料事未成功,因劳而卒。其子边东湖康续父志,在团民的共同努力下,历时六年济众桥终于完成。

      碑上记载,丰乐村紧临昭阳湖,景色优美,春和景明之时,与二三父老策杖,共同垂钓于桥畔,观平波绿缛间;秋光沉寂,雾敛烟消时,带着酒在桥边,凭着栏杆东望,观湖天一色,闲鸥野鹤相与上下而飞,是一处盛景且生欢喜。

       汤保祜先生在丰乐村开设学馆3年,每每听闻边俊杰父子,与同社的诸君子乐于疏财,倾囊修桥的事迹后大为钦佩,故作文以记其实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duzijing.com/boke/34.html 转载需授权!

分享到:

评论区